“铁饭碗”变“临时工”,印度青年:我的人生被政府毁了
最近印度又出事儿了。
成千上万的年轻人走上街头,封锁道路、焚烧火车。
上周五,抗议者在南部特伦甘纳邦与警方发生冲突,造成至少一人死亡,数人受伤。
为此,印度的好几个州宣布采取预防性限制措施:停止大型集会、关闭学校,甚至在某些地区暂停互联网服务。在贾坎德邦,学校考试已被推迟。在比哈尔邦,当局在暴力事件发生后取消了 350 列火车。
他们为什么闹得这么凶呢?
这场声势浩大的抗议的导火索,还要从印度最新的军队招聘计划说起。
6月14日,莫迪政府提出了名为“烈火之路”的新征兵计划,该计划改变了武装部队士兵的招募方式。该计划主要针对 17.5至21 岁的年轻人。成功入选的人将在武装部队服役四年,之后,25%的士兵有机会转为正式士官,留在军队中继续服役。
一项征兵计划的调整而已,为何会让年轻人“揭竿而起”?简而言之,主要是因为“铁饭碗”突然变成“临时工”,改变人生的理想职业一夕覆灭,大家接受不了。
那么,印度的征兵本来是什么样?莫迪政府为何要做出改变?年轻人担心的究竟是什么?
01
当兵,曾是印度最好的职业之一
在印度,当兵可以说是妥妥的体制内铁饭碗,收入不错又稳定,不仅管饭还有养老保障。
众所周知,印度的兵役制沿袭的是英国殖民时期的募兵制,因为门槛低、待遇好、有保障,对于许多普通老百姓来说,是最好的职业选择。
印度陆军要求年龄为16—25岁的年轻人都可以报名,不看学历,只要身体健康就可以。
军队的收入也还不错,印度军人每个月的基本工资是1800元人民币,加上补贴大约有4000元人民币。这在人均月收入1000多元人民币的印度,算是高薪了。
在印度参军,服役时间很长,就类似于一种终身职业。普通士兵的服役期为17年。军士以上,可延长至25年,低级委任军官,如海军、空军准尉,能达到30年。
还有一点就是,退休年龄也比较早,像尉官这样的高级军官,最高服役年龄一般到50岁,校官能服役到55岁。
因此,印度小城镇和村庄的年轻人为成为军队士兵做好了多年的准备,因为这份工作带来了声望、固定收入,对一些人来说,还可以摆脱贫困。
02
印度政府:这是实现军队现代化的必由之路
其实,客观来看,莫迪政府的征兵政策调整也不是毫无道理。
根据官方消息,此次改革旨在削减军队在不断膨胀的薪金和养老金方面的开支——这些开支占其预算的一半以上——并腾出资金实现军队现代化。政府表示,这也将“提升武装部队的年轻形象”。
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显示,2021年的印度国防开支为766亿美元,仅次于美国和中国,是一笔不小的费用。
其中,军人工资、养老金等人事费用,约占军费的一半以上。这庞大的人事费用,大大挤占了装备采购的支出,而最终影响的就是军队的整体战斗力。
将新征士兵原本的17年服役期缩短为4年,相当于印度军队每4年实现一次“大换血”,能大大提高军队年轻化程度。
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·多瓦尔告诉ANI 通讯社,“一个年轻的国家不能拥有一支老军队”。“如果我们必须为明天做准备,那么我们就必须改变。”
03
征兵变革的现实问题
道理我们都懂,但是一次政策的改变之后,是无数人生活的极大改变。
该计划的批评者说,这将削弱武装部队并增加该国的失业率。
分析人士表示,抗议活动的规模反映了年轻人所承受的经济痛苦,毕竟大流行对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。
尽管印度已从衰退中反弹,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,但这并没有导致就业机会的激增。
根据研究小组印度经济监测中心的数据,每月有超过 100 万印度人达到工作年龄。但6月份的失业率为 7.7%。
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、印度退伍军人苏珊特·辛格说,军事工作给那些几乎没有现实选择的人提供了“社会地位”“印度农村是印度军队士兵的来源地,”他说。“这就是经济缺乏希望的地方……”
“这是一个愚蠢的举动,可能会影响安全部队的效率,”退役少将肖南·辛格说。
“省钱固然好,但不应该以牺牲防御力为代价。如果你和一个经验丰富的士兵去打仗,在他死后一个才训练了4年的人能代替他吗?军队可不是这么运作的。”
为了安抚抗议者,莫迪政府已宣布对招聘计划进行修正,今年申请者的年龄限制提高到 23 岁。
印度内政部还表示,政府将为那些服役4年的人保留准军事部队和印度军队的阿萨姆步枪队10%的职位空缺。
政府还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帖子,解释说短期士兵在服役结束后可获得的各种工作机会,并要求警察部队接收在武装部队服役4年的人。
不过,依然有军人表示:“我们的人生梦想被政府毁掉了。”